1优秀儿子的“躺平”危机!
随着社会压力的日益加重,我眼睁睁看着身边不少年轻人被压得喘不过气,出现抑郁、躺平这些让人揪心的状况。但是,我怎么也没想到,这可怕的危机,竟然缠上了我那原本优秀的儿子。
儿子小郎(化名)从小就是咱家的骄傲。他聪明伶俐,学习成绩那叫一个出色,亲戚朋友、街坊邻居见了,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。高中时,他凭借优异成绩顺利考入理想大学,那时候,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,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。可谁能料到,这喜讯背后竟隐藏着危机。
那天,我在单位忙得晕头转向,sj突然响了,是小郎打来的。我笑着接起电话,刚要开口,就听到电话那头小郎低沉无力的声音:
“爸,我查出了抑郁症。”
我脑袋“嗡”的一下,心立刻揪起来了。但转念一想,孩子可能是学习压力大,青春期情绪多变,难免低落。于是我强装镇定,安慰道:
展开剩余87%“儿子,别太往心里去,可能就是最近太累了,多注意休息,调整调整心态就好啦。”
可这只是噩梦的开始。大二刚开学没多久,小郎情况急转直下。他频繁失眠,情绪波动异常。有一次,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,小郎有说有笑,讲着学校趣事,把我们都逗乐了。可刚吃完饭,他突然沉默,眼泪“吧嗒吧嗒”往下掉,把我们吓得不知所措。
还有一回,他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天才,满脑子都是改变世界的伟大想法,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光芒,滔滔不绝地说着宏伟计划;转眼间,又满脸沮丧,说自己一无是处,活着没意义。我心急如焚,却不知该怎么办。
又过了一段时间,小郎在学校和舍友产生冲突,死活不肯再去学校。回到家,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一整天不出来,也不跟任何人说话。我和他妈轮流去劝,我轻轻敲门:
“儿子,开开门,跟爸聊聊,有啥事儿咱一起解决。”
回应我的只有沉默。过了一会儿,门“哐当”一声被猛地打开,小郎红着眼睛冲我们吼:
“你们别管我!”
然后用力把我们推出卧室,“砰”的一声锁上了门。
那几个月,小郎几乎足不出户。三个月里,他只在半夜十二点左右走出房门两次。第一次,他眼神坚定地说:
“爸,妈,我要创业,我要大展身手,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!”
可到了第二天早晨,他又像没事人一样,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,醒来就坐在那里发呆,或者玩玩sj游戏。第二次出来,他也是信誓旦旦说要干出一番大事业,结果第二天又恢复原样。
看着小郎日渐消沉,我和他妈整夜整夜睡不着觉,担心他这样下去会和社会脱节,更怕他身体垮掉。我们四处打听,希望能找到解决办法,帮小郎走出困境。
2辅仁家庭教育带来希望
后来,我在网上偶然了解到辅仁家庭教育。看着那些成功案例和家长们感激的话语,我和他妈毫不犹豫报了名,心里盼着辅仁能把小郎拉出来。
第一次见到曹老师,她耐心听完我们叙述后,表情严肃起来:
“小郎并非只是单纯抑郁,很可能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。”
接着,曹老师仔细分析小郎的成长经历和现状:
“小郎从小性格内向、敏感,高中时期学习压力大,到了大学,面对全新环境和复杂人际关系,他一下子无所适从,心理障碍慢慢产生。再加上他一直对自己要求太高,追求完美,当现实和理想有差距,他接受不了落差,就陷入抑郁和躁狂的恶性循环里。”
了解小郎现状成因后,曹老师为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调整方案。
认知调整
曹老师建议我们通过认知疗法调整小郎固有思维模式,让他能更客观看待自己和周围世界。她对我们说:
“以后别再总是担心唠叨,多给孩子一些理解、包容和鼓励。”
我们按照曹老师指导,开始改变和小郎的相处方式。
有一天晚上,我看到小郎坐在客厅发呆,走过去坐在他身边,轻声说:
“儿子,爸知道你心里苦,不管你变成啥样,在爸心里,你都是最棒的。”
小郎看了我一眼,眼神里似乎有了一丝触动。
同时,曹老师还建议我们辅助小郎找到未来真正想从事的工作。我们和小郎一起坐在桌子前,认真探讨他的兴趣、优势和潜力。我问他:
“儿子,你平时最喜欢干啥呀?有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事儿?”
小郎想了想,说:
“我喜欢画画,也喜欢写点东西。”
我们顺着他的话,帮他分析这些爱好能不能和未来职业结合起来,慢慢帮他明确职业方向。
渐渐地,我发现小郎态度开始有了变化。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自己,偶尔也会主动和我们聊天。有一次,他跟我分享他画的一幅画,虽然话题有限,但我看到了他愿意交流的意愿,心里别提多高兴了。
情绪管理
针对小郎情绪波动大的问题,曹老师建议我们学习一些情绪管理技巧,帮助他稳定情绪。曹老师教给我们一些方法,比如深呼吸、冥想。回到家后,我们就拉着小郎一起尝试。
有一天,小郎又因为一点小事情绪激动起来,我赶紧说:
“儿子,来,跟爸一起做深呼吸。慢慢地吸气,再缓缓地呼气。”
小郎一开始有些不情愿,但还是跟着做了起来。做了几次后,我发现他情绪渐渐平静下来。
经过一段时间努力,小郎情绪波动明显减小。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突然大哭或大笑,而是能更加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。虽然变化不是特别大,但这些细微改变已经足够让我们欣慰。
社会支持
除了认知疗法和情绪管理,曹老师还建议我们加强小郎的社会支持网络。我们赶紧联系了小郎的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,希望他们能帮小郎恢复社交。
在曹老师安排下,小郎参加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。聚会那天,小郎出门前有些犹豫,我鼓励他说:
“儿子,去吧,和老同学们聚聚,说不定心情能好很多。”
小郎点了点头,出门了。
聚会结束后,小郎一回到家就主动跟我们分享聚会上的趣事,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光芒。他说:
“爸,妈,今天见到好多老同学,大家聊得可开心了。”
从那以后,他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和事,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。
3勇敢拥抱新生活
在曹老师悉心帮助下,小郎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。他的变化让我们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。经过一系列调整和努力,有一天,小郎突然对我们说:
“爸,妈,我想回学校了。”
听到这话,我和他妈激动得差点跳起来,我们知道,这不仅仅意味着他愿意再次面对学业,更意味着他愿意重新融入社会,和同龄人一起成长。
在回校之前,我们和小郎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。我拉着他的手,认真地说:
“儿子,到了学校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都可以随时回家找我们倾诉。爸妈永远是你的后盾。”
他妈也在一旁点头说:
“对,儿子,勇敢地去和同学交流,多参加一些校园活动,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起来。”
小郎回到学校后,起初还有些不适应。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,声音带着一丝沮丧:
“爸,我在学校还是觉得有点孤单,学习也有点吃力。”
我赶紧安慰他:
“儿子,别着急,这都是正常的。慢慢来,爸相信你一定能行。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逐渐找回了曾经的学习状态。他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,一起讨论问题,还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。有一次放假回家,他兴奋地跟我们分享他在社团里的经历,说他在社团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大家一起组织活动,过得可充实了。
如今,小郎已经彻底走出阴霾,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阳光。看着他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,我和他妈心里别提多踏实了。
发布于:安徽省